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》雜志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。他們發現,癌細胞能構建出一道高酸度的“酸壁”,有效抵御機體免疫細胞的攻擊,從而進一步揭示癌癥生長的新機制,為抗癌療法的研發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這項研究由Jinming Gao領導,他們發現,癌細胞釋放的酸度遠高于之前人們的認知。這種高酸度環境不僅存在于癌細胞內部,更在細胞外部形成一道“酸壁”,對免疫細胞構成致命威脅。
研究團隊利用一種特殊的納米顆粒進行成像研究,發現癌細胞內部酸性分布存在顯著極化現象。當癌細胞攝取葡萄糖后,產生的乳酸代謝廢物會被優先泵入細胞外環境,從而在腫瘤邊緣形成更高酸度的區域。這種局部酸性環境足以殺死CD8+ T細胞,這是一種能抵御癌癥的已知免疫細胞類型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“酸壁”對癌細胞自身并無顯著損害,反而有助于其生存和擴散。這一發現解釋了為什么某些抗癌藥物在臨床試驗中效果不佳,可能是因為它們無法穿透這道“酸壁”,無法直接作用于癌細胞。
基于這一發現,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新型抗癌療法。例如,針對乳酸代謝過程的干預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治療方向。此外,開發能夠依據腫瘤酸度差異釋放化療藥物的pH敏感載體,也可能成為未來抗癌治療的重要手段。
總之,這項研究不僅深化了我們對癌細胞酸性環境的認識,更為抗癌療法的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未來,科研人員將繼續深入探索這一領域,以期為人類抗擊癌癥的征程開啟新的篇章。